茶韵是什么?-后月古树茶-源自bob森林的古树茶

更新时间:2023-05-10 07:25:06     浏览:

  bob所谓茶韵,我理解指的是由于茶的内因(茶的种类、基因、内含物质等)与茶的外因(天候条件、土壤成份、制茶方式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为我们人类的感官所感知并且有别于其他茶种类的独特的特征、风格以及美好的印象。在中国众多不同的茶中比较有名称得上茶韵的包括:安溪铁观音的“观音韵”、太平猴魁的“猴韵”、武夷岩茶的“岩韵”和陈年普洱茶的“陈韵”等四种,通常被称为“茶中四韵”。

  一款茶能够被冠以“韵”的美誉,除了内质以及天候条件、土壤成分结构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条件呢?我们熟悉的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为什么没有能够被誉为“XX韵”呢?

  在喝了很多年各类有“韵”没“韵”的茶以后,我发现被称得上“韵”的这四种茶除了内质丰富、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比较好之外,普遍都有一道比较不同的工艺:发酵(实际上是氧化)。因为发酵(氧化)而带来了可溶性物质的转变从而导致了茶汤在厚重、甜润、耐泡以及口感的愉悦度方面会超越其他茶类。

  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和陈年普洱茶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氧化,但是了解一点茶叶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绿茶是不发酵(氧化)茶,那么太平猴魁作为绿茶为什么也会被誉为“猴韵”呢?其实,仔细观察分析太平猴魁的工艺可以知道,太平猴魁也并非完全绝对不氧化不发酵的茶。标准的教科书在描述太平猴魁时是这样讲的:“猴魁两头尖,不翘不散不卷边,中间一根红丝线bob。”这根红丝线怎么来的?就是在加工中做整形时把茶叶的主茎脉压破,茶多朌随水分外泄遇空气后氧化而得。氧化带来茶韵,为了氧化就要压破主茎脉,而想要压破主茎脉就要挑选长得比较粗大我称之为长足了的叶片,所以真正好的太平猴魁一定是谷雨后才开采,样本级别的猴魁往往达到6、7厘米长。由此我们还可以回忆起bob,前些年当铁观音单纯追求产量和速度被茶农放弃了传统工艺、在做功上“绿茶化”以后受到市场抛弃的原因大概就是缘于此。缺乏氧化就会缺乏这种口感上的优势,所以工艺上的细节不能随便改变。

  既然茶韵与制作加工中的发酵(氧化)工艺有关,那么还有很多同样经过了发酵(氧化)工艺的茶为什么没有被人们冠之以“韵”呢?这大概跟茶叶的生产流通历史有些关系,能够最先被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所赏识自然会占得一点先机。

  普洱茶与其他三种茶相同的地方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氧化和发酵,但是陈年普洱茶因为存放了相当长的时间(三四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其氧化与发酵的程度非其他三种有“韵”的茶可比。在品饮体验上,陈年普洱茶除了内质与空间因素外还包括了时间的因素bob,在其独特性上更多地表现出了历史的积淀,那种因为时间而表现出来的陈香陈韵绝非其他任何茶类可以代替。

  如果对一款茶的体验仅仅停留在此,似乎也谈不上特别的珍贵。然而,陈年普洱茶以其不可复制、喝一泡少一泡甚至所喝的任何一泡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泡而很容易激发出品饮者对于时间的崇拜,很容易将品饮者从品茗审美的形式层提升到意蕴层甚至存在层,使得一款具体的茶升华为形而上的茶。

  陈年普洱茶所带来的时间崇拜,往往会让人们以十分矛盾的心理来迎接陈韵bob。我们常说陈韵如同天使又象魔鬼。说陈韵是天使,因为体验到陈韵如同与历史握手、向先贤当面请教;说陈韵是魔鬼,是因为这样的对话机会太少,前人多请教一次后代可能就会少请教一次。只有真正喝过五十年以上陈期普洱老茶的人才有可能真正体验到陈韵的魅力。当然,并非每个喝到陈年普洱茶的人都会达到这样的高度、体验到陈韵。陈韵被深藏在陈年普洱茶的大门里面,想见到它,还要用一把对的“钥匙”。这把对的“钥匙”就是品茶者的学识、经历、理想以及情感等等人文情怀方面的积累。表象是陈韵,实质是时间崇拜bob、老茶推崇,说白了就是借助陈年普洱茶在精神世界里构筑起自己的情感大厦,融入个人的学识、经历、理想与情感,让自己思想的高度与茶的高度相对应,让一款珍贵的茶遇见对的那个人。

  有陈韵的陈年普洱茶是珍贵的,能够真正体验感受到陈韵的人必定是非同寻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