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bob

更新时间:2023-06-15 14:10:39     浏览:

  bob看到古镇的茶炉子,翻开70年代拍的一张家门口“茶炉子”老汉烧茶的黑白照片bob,思绪又回到那个年代——品味起喝茶人与茶的故事!

  依稀记的六七十年代,进了大荔县城的四大城门,就有几家开“茶炉子”的bob,南大街十字口,就有好几家,老吴家和老李家的茶炉子最红火,每天人来人往。风箱拉的噼里啪啦,一壶一壶用“安化砖茶”烧的酽茶,喝起来那才叫过瘾。“茶炉子”门脸儿一般都不大,只能拉开三四张桌子,每逢赶集跟会,生意十分兴隆。那时候,南边的大路是民国时期修的“大华公路”,当地洛河南边的石槽、官池、西寨等一带30多个村庄,农民每天进城卖新鲜蔬菜、土特产、赶集跟会,这里是必经之处,办完事喝茶歇脚、聊天谝闲成了家常便饭。

  那时候还没有矿泉水,开茶炉子,讲究的是水,好水泡好茶。这几家茶炉子最早用的是旁边“三眼井”的水,水深甘甜,据说这是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挖掘的,一直延续到现在。后来,政府把洛河的水引到当时供县城群众用水的“莲花池”蓄水,经过沉淀后变成清湛湛的饮用水,比井水更甜,代替了井水,沏出来的茶,色香味俱佳。

  这几家茶炉子烧水灶独具匠心,烧水的灶火是长长的,细长的喷火道一般放着三个铁皮大壶烧开水,后边几把熏得乌黑的提梁壶密集放在火道上,客人来了,开始烧水,只听得大风箱拉的噼里啪啦,水沸后放上当时盛行的“安化砖茶”或花茶,用大壶里的水一冲,再放到火炉上一煮沸,红酽红酽的茶送到客人桌上,客人端起茶杯慢慢品着苦苦的茶,心里盘算着赶集跟会又赚了多少钱。那情那景、滋润劲难以用言语表达。喝茶人尽管是种地的农民,也讲究 “七分茶八分酒“,彼此之间尊敬bob,怕烫着人,倒茶水只倒七分,留了杯口不烫的位置,让你喝茶。那时喝茶比较实惠、便宜,一壶茶一角钱,喝完要添开水每壶收五分钱,后来慢慢涨到5角钱,这样一天忙不停歇的营生,几个开茶炉老汉忙得不得开交,乐在其中,直到夜深人静收摊。

  那个年代,喝茶是农村人的一种享受,也有一番韵味,赶集跟会完了的老汉小伙们坐下来,一边品着茶、一边吃着小果子、点心、麻饼之类的食品,说三道四,天南海北、国事家事,谝的的天花乱坠,有时兴致来了,还吆喝茶炉老汉到隔壁小卖部买上一瓶“驴拉车”(当时最便宜的酒),边喝酒、边喝茶,谝到黄昏。那时候不兴打麻将,进城跟会的农民玩的时髦的就是花上五毛钱,买上一副扑克牌,四五人一滩,边喝茶,边玩扑克“抽王八”“累竹竿”“吹牛皮”,谁输了,谁把茶钱一掏就算完事,大伙们踹上赶会挣到的卖菜钱,哼着秦腔,赶着牛车悠然自得天黑回家,那才叫农民的享受哩!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高档茶社不断兴起bob,街道“茶炉子”也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bob,再也不能坐在这里喝茶、歇脚、聊天了。一些高档“茶座”“茶艺”成为喝茶、唱歌、娱乐消费的场所。从此,“喝茶”和赶集跟会、进城卖菜,经销自己土产的农民没有了“缘分”,进城办事也就是一瓶矿泉水或买瓶“绿茶”解解渴。

  有个笑话段子,说过去经常在“茶炉子”品惯茶的老汉,多年未进城,进城后还想到茶炉子过把瘾,忙忙活活直奔“茶座”,喊叫服务员上一壶安化酽砖茶、再外带一盘小果子,一句话把服务员听得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