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贞丰县对门山村:铜鼓声声茶韵香

更新时间:2023-06-21 17:51:25     浏览:

  bob盛夏时节,雨后的天空格外瓦蓝。清爽的空气中飘荡着茶叶的清香,鸟儿呼朋引伴地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叽叽喳喳卖弄着嗓音。碧绿的枇杷叶遮掩不住熟透的果实,如黄金般地夺人眼球,让人垂涎欲滴。青瓦石墙的院落里,传出“当当当”有节奏的铜鼓敲击声,深沉而悠长。

  村里几位寨老向客人介绍古老铜鼓的故事,现场演奏了“铜鼓十二调”的技艺,充满着神秘和崇敬。

  对门山村位于贞丰县龙场镇的西面,全村619户2886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bob,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3%,是各民族和睦共居的村寨。村子依山傍水bob,山青水秀,素有“峦峦山峰千古秀,一条玉带绕山村”的称号,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对门山村获得多项殊荣。2014年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7年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21年被评为“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还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铜鼓是我们布依族最古老的圣器和乐器,是布依族人心中神的化身。”“铜鼓十二调”第十代传承人余雁伟庄重地说。

  对门山村铜鼓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铜鼓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息息相联,传递着布依族人的喜怒哀乐。铜鼓“十二调”有音乐“活化石”之称,是布依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传统音乐文化,敲击起来给人以视觉、听觉强烈的冲击力,倍感古朴、厚重,散发着浓浓的古乐韵味。2006年,“铜鼓十二调”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专家通过考证认定,对门山村的铜鼓是唐朝末期所制,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对门山村视千年铜鼓为传家宝和民族团结的象征,特意用村里最古老的宅院打造成铜鼓馆,把千年的铜鼓收藏其间,敬若神灵,年年祭祀、岁岁礼拜。每年开展铜鼓文化祭祀活动时,吸引了省内外络绎不绝的游客带着好奇前来一睹为快,拉动了村里的旅游产业,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这是今年的黄金芽,请品尝品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明远热情地招呼说,“我们村的茶晶莹透亮bob,泡出来汤色金黄,叶底清纯,内含丰富的氨基酸,是茶中的上品!”

  对门山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声名远扬。产业兴旺离不开专业人才引领发展,借助贵州大学的帮扶,在驻村的带领下,把茶文化、民族文化、铜鼓文化、观光体验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走上茶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围绕“基地公园化、加工现代化、茶园景观化”的思路,让美丽乡村生机勃发,不断拓宽村级产业的发展路子,实现“茶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产区变景区”的华丽转变。对门山村生产的“贞兮白茶”2021年参加世界茶联合会举办的第13届国际名茶节获“金奖bob。”2022年参加全国“中绿杯”比赛再获金奖。茶产业带动全村480余户参与种茶bob、采茶、制茶,全村拥有茶园4500亩。2022年,对门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47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家的庭院改造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我准备开个农家乐了。”村民余天虎开心地说。

  对门山村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独特。为更好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文脉,抓住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机遇,在州、县民宗部门的帮助下,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族特色美丽乡村的保护改造,对传统民居生活、排污环境、茶园生产便道、路灯安装等进行提升打造,使村庄环境与时代发展融为一体,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民族特色村寨、示范村、文明村到旅游村,村寨古老的民族文化再放异彩,茶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坚持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生态茶园为载体,体验旅游为纽带,努力实现产业兴、村民富、生态美的目标,走出一条茶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龙场镇党委书记兰鹏充满信心地说。(陈湘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