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16 11:37:46 浏览: 次
bob要说民间茶文化力量有多强大,建议去武夷山溜达一圈感受一下,连几岁大的小孩子都会喝茶,路边到处都是推销当地茶叶的茶农。当地不少茶厂相继开网店【如绿雪芽,卖老白茶,如正山堂,卖金骏眉】,甚至做了上市公司。
再举一个例子,普洱茶,知名的良莠不齐,近些年突然蹿红,大概就是因为易于保存,又打着能减肥的旗号,从各路假冰岛茶的出现,以及创意满分、质量堪忧的橘普的横空出世就能看出,云南普洱茶产区也是火热的不行。茶能火热,自然因为购买者不少
高端茶如三坑两涧,还是保留着传统手工制茶工艺。金骏眉更是名气大振,从万元一斤的正品到百元一斤的赝品,都是群众大力购买的对象。
白领中,不少也是拿茶做礼品馈赠的,送茶既有面子又不过分奢侈【如龙井,碧螺春,正山小种】,在我学茶的机构,也能看到不少白领姐姐,白领阿姨,她们学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为了融入身边的圈子【她们的原话】,从此处就可以看出,茶文化其实一直在流行。
我们这些学生,也有不少在学茶,可能因为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些,有余力享受生活,茶也是极其美好的享受之一,更不用提这几年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观念了,也是推动茶文化的。
总有人拿抹茶说事,因为日本传承了中国的抹茶而为茶文化忧虑,其实是多心了。
抹茶在没有机器生产的年代,制作工艺繁复【民间几乎无福消受】,口感也并不上佳,过于苦涩,渐渐没人传承其实很正常。
其实茶文化早已渗入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时,亲友泡的一杯茶,就是最好的证明。
饮茶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处理茶叶及制成饮品的过程,粗略分成三大历史阶段:最早时生煮羹饮,再来是制作饼团、研末煎点,最后是芽叶冲泡。
生煮羹饮是在饮茶起源的远古时期,那时尚未发展出制作与保存茶叶的方法,摘了茶叶在锅中煮成茶叶汤。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已经懂得制作成茶饼,以便保存了。由唐入宋,制作茶饼的技术精益求精,特别是福建入贡的茶团,精致珍贵,价比黄金。同时又发展了研末成膏、击拂沫饽的斗茶艺术,成为品茶趣味的风尚。
点泡时候朝廷主要喝的是龙凤图案茶饼,以蒸青绿茶为主,制作之考究,一般人根本无法奢望,宋徽宗喝泡茶的经济成本,几乎是普通老百姓不吃不喝三年的口粮,就算现在比较贵的十一万一斤的牛肉,也不至于这么夸张,所以那个时代的工艺,冲泡,都不是普通人民所能负担的,朱元璋上台,觉得这个太劳民伤财,就直接废了龙凤团茶饼,开始兴散茶,接下来,全世界茶叶史才有了红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等各种可能性。当然不排除社会地位不高出生的朱元璋对这种雅致的文化没有感觉,感觉不到点泡的美好,既然自己不喜欢,那就废了吧。无意间推动了整个世界茶叶史的发展。
“茶文化”泛指与茶相关的文化,包括茶产业、饮茶、品茗、器用、茶事等,其层面除了人文历史哲学,甚至涵盖政治、经济等。
所以,不要老把日本和台湾那一套喝茶的方式概括成茶文化,如果真要把“茶道”上升到茶文化一说,那奶茶、调饮茶也可以算茶文化的一种
真正论起茶文化,中国绝对是第一大国,雅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俗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文有茶会,武有斗茶赛,小有““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大能“渗透国家与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在写字楼里用一套十八道流程的茶艺泡出的是一杯茶,用大水杯洒点茶叶进去泡出来的也是一杯茶……喝茶,喝的是茶,这茶怎么泡喝的都只是茶啊,所谓文化,取决于人而已。
我们从煎茶煮茶、到点泡、到明朝的散茶工艺,到各大茶类的各种茶艺,所以,茶道,茶文化,会根据我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根据当代人民的需求做出改变,顺应时代的变化。
所有的文明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符号bob,存在就有合理的逻辑,大宋文化太过璀璨夺目,有很多值得传承和发展的,但肯定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前些天看古汉城遗址博物馆,两千年前我们已经有了高度繁荣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居然能看的懂那时候的文字,就如一千年以后的人们看今天的中国人,也许也如我一般感动于一个瓦当的汉字——
题主觉得“茶文化跟中国的汉服文化这类的,变得有些小众”,大概是因为个人不关注这个领域的事情,对于其他自己不大关注的领域,则在视觉盲区里面,或者说慢慢消失在个人的生活环境之中,就会发现与之相关的领域好像没落了。
在茶叶消费市场,据调查,男女性消费者比例相差不大,女性消费者比例为50.05%,男性消费者则为49.95%;而18-25岁的消费者则为20.15%,26-30岁的消费者比例为19.17%。(此数据来自《2019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和艾媒报告 2019中国茶叶行业市场数据、消费习惯及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202.56万吨,较2018年增长11.50万吨,增幅为6.02%;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739.50亿元,销售均价为135.25元/公斤。
你要说汉服没落了我觉得没毛病。因为你看看那些穿汉服的人就知道了,要么大妈,要么小姑娘bob,娘炮男,而且买的衣服都是low low的,要么是做工很差的贫民装,要么都是机绣的、机器织锦、化纤料子、做工粗糙、没什么版型,用的配饰都是塑料的、什么杂铜镀金银、垃圾宝石、仿宝石,说得难听点就是舞台装上身,然后还自以为玩了汉服,很高大上。玩的东西什么古琴、古筝还都是练习用的bob,三五千的一件。说好了写字的,写的字根本没法看,画的画基本属于鬼画符。说没落还像点话。没有那个底就不要装,装也装得让人笑话。
茶虽说也可以装bob,但至少还有装得起的人,而且还不少。毕竟,喝茶还是可以大众化的。但我也不否定装不了,还想装的人,但是要说没落,大师们肯定不同意,我们的茶文化有根,传承和衍化有序,我们还是世界第一的产茶国度,我们掌握着六大茶类的制作加工工艺,虽然不是世界第一的茶叶消费国,但是也是茶叶消费的大国。但是玩汉服,估计也就自己人玩玩,纯属于瞎胡闹。
不请自来,没落的不是茶文化,是过去喝茶的方式。题主说的茶文化多半是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那样看着比较高大上的喝法?
茶就是种比较古老的饮料,无所谓文化不文化。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末尾,可听过柴文化米文化?作为一种日常饮料,茶这东西没必要附带太多被拔高了的意义。
茶文化无非是过去一帮闲人关起门来玩的游戏,把平平常常喝个饮料的事情仪式化,造出一点玄虚获得点优越感。闵老子喝的是茶bob,刘姥姥喝的也是茶,有人喝个腋生清风有人喝个提神解渴,根据实际情况各取所需罢了。满大街coco一点点,就是换个个喝茶的方式,过去的喝法不太适合现在普罗大众了,不大点的客厅放不下红泥炉跟好大的茶盘,一般人喝茶,还要做足一套仪式,未必有这份闲情。传统的喝茶套路交给茶艺师跟真心爱这个的人,我们这样的懒人怎么方便怎么喝。
说茶文化衰落了,再让现在爱喝茶包,奶茶,瓶装茶的小伙伴梦回唐宋喝酱油汤,怕是喝不下去。
现在的人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精神消费人群的占比在逐年提高,再加上曾经被酒文化搞成亚健康的人和现在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茶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茶文化茶文化,核心永远是茶,茶每年的销量远比你想象中的高得多。以茶为中心辐射出去的衍生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