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文化成为最有烟火气bob的中国非遗文化

更新时间:2023-08-28 22:38:45     浏览:

  bob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在茶的故乡,人们欢呼雀跃。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大约一年前,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者们惊喜地宣布,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碗中有植物残叶,经科学分析为煮(泡)过的茶叶残渣。这一成果将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提前了300多年,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早期(公元前453年至前410年)。“茶的故事从中国开始”不断被考古学所证实,“茶文化”也因此被全世界视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载体。

  更难得的是,“中国茶”与许多传承堪忧、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不同:茶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里,不仅没有消失的危险,普及和受喜爱程度甚至比古代更高。国人传承茶文化的自觉,推动制茶业和茶经济、茶贸易不断发展,这让“茶文化”成为最有烟火气的非遗文化。

  尽管我们在传承和推广茶文化上始终是积极有为的bob,但仍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茶的历史,不是只体现着清雅的精神享受bob,它同样包含古代中国伟大的劳动智慧和创造传统;我们宣扬茶的“文化味”,不应忽略这项古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积淀的工艺之美和创造精神。

  陆羽被中国老百姓尊为“茶圣”,更有甚者将其祀为“茶神”,他在公元8世纪中期、距今1200多年前,写成《茶经》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也是后世传承“茶文化”的经典。《茶经》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它保留了古代中国人从认识“南方之嘉木”到采之为“茶”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它全面整理和记载了唐以前的制茶技艺与饮茶生活,从茶的栽培、采摘、制造到煎煮、饮用,包括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皆无遗漏。这让后来者在继承茶文化时,不至于雾里看花、沙上建塔。

  即使陆羽在1200多年前的记录,也可以看到中国“茶技艺”和“茶文化”经历的不断创新。更何况以今日之眼光,《茶经》所载的许多技艺和传统,在经历了宋、明、清等茶业高峰时代之后,面貌已全然不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今天能够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共享,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这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强大的文化自觉和非凡的创造精神。

  “茶文化”在中国长盛不衰,这是茶之幸bob、茶文化之幸。但是bobbob,并不是把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捧上供桌、罩一层故弄玄虚的文化滤镜,就可以叫作“传承”。中国茶文化历久弥新的奥妙,在于这种文化始终是发展创造的“生活文化”,它离不开人的需要,更离不开人的创造。一旦离开了,那些包装华美的茶产品上,金字招牌贴得再多,也无法让它的故事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