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之乡”有本致bob富经

更新时间:2024-01-08 05:53:15     浏览:

  bob山清、水秀、滩美、草绿、海蓝地处东南沿海的平阳,地域辽阔,流淌鳌江水,串联山与海,也因自然资源禀赋,孕育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20年来,平阳县沿着“八八战略”指引持续探索。

  近年来,平阳县多次获得省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支持,拿下“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全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等,连续取得“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黄茶之乡”等国家级金名片。今年,平阳县还上榜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麂列岛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和美海岛”名录,南麂列岛诸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荣誉。

  美丽平阳日新月异,绿色是希望的颜色,也是发展的底色,成绩跃然纸上,落实在一个村,细节到一片叶子,更体现在村民的笑脸上。

  站在海拔500米的朝阳山顶,放眼望去,满目青绿,漫山遍野的茶树。平阳县水头镇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感慨万千,“20年的绿色发展,村民们种的茶叶,终于成了致富一方的金叶子”。

  再过一个多月bob,就是立春。每年立春时节,独属于新联村的采茶曲上演,茶农背起小篓,穿梭于茶树间,采摘下的片片茶叶经过多重揉捻烘闷工序后,制成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平阳黄汤”。

  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三黄而著称,“平阳黄汤”在浙江众多的绿茶中独树一帜。新联村被誉为“中国黄茶第一村”,也是平阳黄汤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难以想象,就在20年前这里还是闲置山野。”兰江平说。

  平阳黄汤,史上闻名,清朝年间被当成贡品,民国时期,每年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等地。但因历史原因,平阳黄汤茶一度销声匿迹,工艺失传。上世纪80年代,当地计划恢复这项研究,一套完整的“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开始重现。

  2003年,平阳黄汤样品试制成功。也是那一年,新联村愈发重视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新联村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具有独特的种茶地理优势。

  说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不得不提钟维标,他是平阳黄汤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bob。1992年,还是乡村教师的他,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了茶叶背后的商机,于是承包50亩土地,种下了村内第一波茶树bob。

  为了恢复平阳黄汤,钟维标在继承前人古法制作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制茶经验,推出了“九烘九闷”制作工艺。终于,在2012年,历史名茶平阳黄汤制茶工艺被成功恢复。村民纷纷加入茶叶种植队伍,新联村茶叶种植规模和名声进一步提高。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如今,这片“金叶子”的故事越写越精彩。兰江平说,现在,新联村茶叶种植规模达3000多亩,村里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由龙头企业与茶农签订协议,村民种茶不愁卖,今年茶叶总产值3500万元,90%村民从事茶叶生产,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2000元。

  村村户户种茶叶,另一番“好风景”也在家门口呈现村内游步道修葺一新,连通着畲乡大舞台和农产品展销中心;茶园民宿,每到节假日间间爆满;村民开办的农家乐及平阳黄汤茶餐厅,开发出茶香熏鸡、茶饭、茶酒等茶特色饮食产品,让人流连忘返

  “发展茶主业之余,我们还聚焦农旅融合,扮靓绿水青山,喜迎四方来客。”兰江平介绍,新联村也是畲族聚居地与革命老区,当地联合发展“生态绿+党建红”,茶旅融合发展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2022年底,“平阳黄汤”入选浙江省文旅厅文旅融合IP创建名单。以“文化+旅游+农业+非遗”茶旅融合发展,新联村深挖茶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内涵,修建茶山客栈,建设集培训研学于一体的茶叶培训学校。

  兰江平告诉记者,借着茶旅融合,村子里已形成了畲乡民俗文化活动、采茶制茶bob、品茗休闲、观光游览、餐饮住宿等一批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做足“茶周边”文章,村里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

  茶产业,带来经济发展活力。现在,平阳还在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和品种资源优势,挖掘开发“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2022年出台《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系列政策,制定《平阳黄汤茶》标准,实施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等方式,确保特色品质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精心打造茶旅精品线路,建设茶文化宣传阵地,培育茶消费群体;开通平阳黄汤号高铁列车,并在杭州、温州和平阳县内开设平阳黄汤品牌形象店20多家。

  生态路,造福一方百姓。随着“平阳黄汤”品牌做大做强,平阳县已拥有天润茶叶、子久文化、盈黄农业科技等100多家茶企业,涉及15个乡镇,惠及农户1200余家bob。目前,平阳已发展5.1万多亩良种茶园,“平阳黄汤”茶叶主产区的5个村,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从业人员2000多人,综合产值超5500万元。在2023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上,平阳县申报的《子久平阳黄汤发展案例》入选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项目,系温州唯一入选项目,全国仅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