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1 19:18:14 浏览: 次
bob3月27日,第二十屆蒙頂山茶文化旅游節在四川雅安開幕,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7套12件清代蒙頂山貢茶文物也走出宮殿,在春茶採摘時節“回家探親”bob,返回故鄉——雅安名山區蒙頂山。並在接下來的3個月時間裡,通過蒙頂山茶史博物館舉行的“故宮貢茶回蒙頂山”展覽,向世人展示其百年前的原貌,講述蒙頂山貢茶的歷史故事。
“這場展覽bob,我們主要看的是清代貢茶,它可以說是代表了中國古代制茶文化的最高水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萬秀鋒在展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家可以通過展覽更直觀地感受中國茶文化的頂峰。
蒙頂山茶擁有悠久的貢茶歷史bob,是我國較早進入正史的貢茶,唐即列為貢茶,是歷代宮廷生活中重要的茶品。清代,產自蒙頂山的貢茶品類有仙茶、菱角灣茶、陪茶、觀音茶、春茗茶、名山茶等。
“中國清代貢茶有100多種,目前在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四川清代貢茶文物有十多種,產自蒙頂山就有7種,而且每個品類都有文物存世,可以說是保存得比較完好。”萬秀鋒說,此次展覽展出了包括茶葉罐、木盒等在內共計12件四川貢茶文物,涵蓋7個品類,可以說是全品類陣容參展。
“清代乾隆時期,所有貢茶中,隻有四川的仙茶、陪茶、菱角灣茶、觀音茶和春茗茶這五種茶品是用銀瓶包裝的,其中以仙茶為首。而其他絕大多數茶品,都是以錫質或鐵質材料包裝的。”萬秀鋒說,“仙茶”極其珍貴,每年進貢數量隻有兩瓶,主要用於作祭祀太廟,屬於使用規格比較高的一種茶品。在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故宮貢茶圖典》裡就寫道:“仙茶作為皇家最重大之典禮郊天及祀太廟之貢品,每歲僅供三百三十五葉”。
透過展陳玻璃,記者看到,“仙茶”包裝匣由木質材制成,長約28厘米,寬約11厘米,高約27厘米。明黃色的綾布包裹住木匣內外,匣內有臥槽分置兩罐銀盒。在木匣頂部設有提手,十分精致,木匣蓋面寫有“仙茶”標識。
值得一提的是bob,在光緒年間纂修的《名山縣志》中所錄的趙懿的《蒙頂茶說》也記載:“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以其異,謂曰仙茶。”經專家考証,展出的“仙茶”文物銀盒裡的茶葉細長,狀況保存完好,形狀也與《蒙頂茶說》中記載的仙茶“葉細而長”相符。
據了解,清代貢茶分為土供和非土供兩類。土貢是每年進貢定額茶葉,由禮部接收,交茶庫存貯。非土貢包括節日進貢和臨時性進貢,由奏事處接收,交茶房存貯。
萬秀鋒介紹,非土供一般是官員的個人進貢,它的運輸有規定期限,進貢頻率更靈活,速度更快一些。“由於四川離北京很遠,因此運輸蒙頂山貢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貢茶採摘往往在清明節前甚至更早,採摘后需要快速加工、包裝運輸bob,對當時的制茶技術和保存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瀏覽整場展覽,記者發現,不少清代蒙頂山貢茶文物都是明黃色木匣外殼,匣內裝有銀、錫等金屬茶盒、茶瓶,包裝風格統一鮮明。對此,萬秀鋒也特別解釋,這就是四川蒙頂山貢茶產區的地方特色。
“根據清代的貢茶制度,產自蒙頂山的茶葉在當地經過粗加工包裝后,就會被送往四川布政司的貢房,經過相應的驗收、包裝環節后,才會被快馬加鞭送往京城”。萬秀鋒說,每個產區的貢茶都有自己的包裝特色,大家在展覽中看到的明黃色的木匣、明黃色封簽以及木匣的外的手提等元素設計,都是四川貢茶包裝的標准樣式。
“所以不論是從原料加工、運輸保存等環節來看,還是從包裝設計來看,清代貢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茶文化的頂峰。”在萬秀鋒看來,這樣一場展覽,不僅能夠讓大家直觀了解清代貢茶的原貌和文化內涵,還提供了一個沉浸式領略中國制茶文化最高水平的體驗場景,有利於加深大眾對雅安名山甚至是四川茶文化的理解和認知。
一場精彩的展覽,背后離不開精心的策劃與籌備。為將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四川蒙頂山的貢茶文物借展到名山,2023年以來,雅安市、名山區領導先后多次帶隊前往故宮博物院拜訪相關領導、專家,就“故宮貢茶回蒙頂山”活動相關工作進行座談,並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到名山進行實地考察。從達成合作意向到展館設計、改造,展廳陳設、布置,再到文物的點交運輸等等,歷時一年多精心籌備。
如今,這12件故宮貢茶文物順利亮相“故宮貢茶回蒙頂山”展覽,等待著更多觀眾的到來,為人們講述蒙頂山貢茶的“那些年”。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