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南平:牢记嘱托 全力打造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

更新时间:2023-11-15 17:09:53     浏览:

  bob立冬刚过,南平市茶产业迎来盛事连连——第四届海丝茶文化论坛于15日开幕;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将于16日举行。

  2021年3月,习来闽考察,走进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南平市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创新提出“五增”行动目标,充分发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首提地优势,以感恩之心、奋进之力、实干之行,全力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相关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至2022年底,南平全市茶园面积68万亩、毛茶总产量9万吨、毛茶总产值49亿元,规上茶叶加工企业93家、规上茶叶加工产值108.2亿元、同比增长9.8%,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0.5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5.6%,占全省1/4。

  闽北出好茶。遍布全域的68万亩茶园,是大自然赋予闽北人民的宝贵财富。如何把这一资源财富保护好、发展好,考验着当地人的智慧。

  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来闽考察时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把一片“叶”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生态优势产业之一,全力打造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

  但是,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如何推动?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从组织协调、产业政策方面高位推动。

  为强化全市“三茶”统筹发展的推动力度,南平市委成立“三茶”统筹工作专班、市政府成立统筹“三茶”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南平市农业农村局首次设立茶业管理科、三茶发展中心和茶叶研究室,并制定《南平市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南平市“三茶”统筹发展的目标任务。

  今年南平市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将实施“三茶”统筹发展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的十大行动之一,并聚焦茶空间、茶交中心、茶博苑、茶庄园、茶博会等专项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南平市发展武夷山水·茶空间经济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南平市茶庄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筹建工作专班的通知》等相关实施意见及扶持政策。

  为进一步强化协作推动,南平将全市“三茶”统筹发展工作纳入省委“三争”行动考评,并对重点任务实行“三化五定”闭环管理;南平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动重点任务、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南平市农业农村局每月刊发《南平市“三茶”工作简报》,及时通报每月重点工作进展,形成全市“三茶”统筹工作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扶持好产业,需要好政策。南平市本级财政每年统筹整合资金1200万元,设立“三茶”融合乡村振兴资金。各产茶重点县也制定“三茶”统筹发展政策,比如,建瓯、松溪、政和明确县本级财政每年筹集1000万元作为“三茶”专项资金。同时,发挥“三茶”统筹理念首提地优势,两年来共争取上级涉茶资金4.49亿元,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武夷岩茶)、1个国家数字农业(茶叶)创新应用基地(武夷山)、3个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光泽、政和、松溪)、1个省级农业(茶叶)产业强镇(政和县铁山镇)、26个茶叶类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等。

  品茶,更是品文化。闽北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保护好发展好茶文化,就是铸牢漫山茶园的“根”与“魂”。

  近年来,南平市大力推动茶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系统做好100个茶文化文保单位、48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取得硕果累累——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创建建瓯北苑御焙和建阳建窑等2个省级茶文化类考古遗址公园;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南平还积极推动“万里茶道”申遗,组织编制《北苑御焙遗址保护规划》,扎实推进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加快推动“1+N”茶主题博物馆建设,武夷山茶廉文化馆、溪谷留香茶书院bob、北苑贡茶文化中心、隆合茶方志馆等22个茶主题博物馆先后建成开馆,中华茶博苑、燕子窠“三茶”统筹展示馆、中国白茶博物馆按序时进度推进。

  茶文化,除了强有力保护,还要创新性发展。南平挖掘提炼闽北茶文化资源,全市上下组织编创了《南平茶志》《画说图解武夷山水一壶茶读本》《建阳小白茶》《解惑政和白茶》《松溪茶志》《北苑邮册》等一批茶主题文艺作品,大力推动“茶神”张三公、武夷状元红袍娃、云根宋徽宗、松溪福宝等IP文创产品开发。在“两微一抖”、喜马拉雅等自媒体平台上线播放《这就是武夷茶》等闽北茶文化故事宣传短视频400余个。

  为讲好南平茶文化故事,南平各地成功举办中国(武夷)“三茶”统筹发展高峰会、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会、中国白茶大会、南平市茶文化茶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研讨会等茶事活动50余场,持续丰富“喊山祭茶”特色茶文化活动内容,开展高品质的民间斗茶赛,让南平茶有声有色、有体有韵。

  发展好,还要“走出去”。借助武夷岩茶、茶百戏等14次助力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市场效应,南平市大力推进茶业国际交流合作。精心创制《南平好茶·世界共享》《闽山闽水三茶兴·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南平好茶等您来》等3支国际宣传广告于央视CCTV1投放,积极参与“闽茶海丝行”“福茶驿站”活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地设立大红袍推广中心,创新开展国际茶文化推广志愿者项目,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超15万人了解推崇中国(武夷)茶文化。

  在文化引领之下,南平还蹚出一条茶文旅深度融合之路。当地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创优文旅场景,提升100家茶主题酒店民宿,推出茶宴茶膳、茶乡疗愈、山盟海誓、围炉冰茶、点茶非遗体验、喊山体验官、星空营地等年轻化、时尚化旅游产品;创新休闲业态,打造6座最佳茶庄园、30个大众茶馆、122个武夷山水·茶空间;形成“住有茶宿、吃有茶宴、行有茶径、泡有茶汤、赏有茶戏、学有茶艺”的茶文旅融合体系。

  冬日里,在武夷山首个生态茶园试点村兴田镇南岸村,茶树丛中的白色小盒子引人注目。这是“以虫治虫”的绿色武器。

  据介绍,当地引入“以虫治虫”技术,通过在茶树间培育七星瓢虫等益虫,以生物手段防治害虫,茶园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像这样的绿色生态茶园,南平已建成48.42万亩。南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目前绿色生态茶园约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71.21%,打造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个、评选出首批南平市“最美绿色生态茶园”10个,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全市茶叶类绿色食品累计认证总量达到152个,同时大力推动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目前松溪县已成功创建,武夷山、政和、建阳bob、邵武、光泽正在积极推进创建前期工作。

  有好茶园,还要有优质的茶树种质资源。两年来,南平市大力推进中国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圃等“1+N”种质资源圃建设,积极参与《全球茶树遗传资源安全保存策略研究》项目,与全球8个国家一道为世界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基础性服务。“白牡丹”“金福星1号”“金福星2号”“天福星1号”“矮脚乌龙”等5个乌龙茶茶树新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品种登记,74份茶树种质资源品种被保存到国家种质资源库,28个茶树种质资源圃纳入省级保护,全市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8%。

  在提升茶园和品种的同时,南平市还深入推进茶叶科学研究,成功举办了中国(南平)茶科学家论坛、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发布了由刘仲华、王浩等院士团队研究编著的“武夷岩茶”“水资源”“松溪九龙大白茶”等3个白皮书;新制定《乌龙茶-定义和基本要求》《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茶具》等国际性、国家级茶产业新标准25项;大力推进武夷红茶、政和白茶的茶器皿标准制定;开发出全国首个数字化乌龙茶智能做青系统“茶小智”,推广建成茶叶智能化生产线条。同时,深化中科院、中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探索智能化采茶、无人机运茶、茶叶摇青机器人、数字化类炭焙茶叶提香等,实施低嘌呤茶啤酒、茶饮料、百年蔗茶饼干、茶酵素及专用茶点开发,全市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南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茶“科特派”制度的重要作用。南平市围绕“茶产业链”布局“茶科技”创新链目标,推动营生态、建载体、强服务协同发力。联合福建省科技厅先后组建成立福建省茶产业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大武夷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2家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分中心,获批涉茶类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国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市级众创空间27家。累计选认市级科特派225人、乡土人才78人、精准匹配对接117个团队,以科技赋能助力茶产业、茶文化创新发展。一批茶科技项目先后获得中央、福建省中科院STS计划和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服务二三产业的科特派占比达到39%,科技对茶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和效益提升。

  近年来,南平市统筹用好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专项资金,实施87个总投资超124亿元的补链延链项目,其中华祥苑正岩广场、八马茶业武夷山生态工业园等35个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引导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培育省级及以上茶叶类龙头企业48家、产业化联合体11家;创建了1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武夷星),打造了武夷山市、建瓯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5个“全国茶业百强县域”及36个茶业强镇强村,形成茶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

  产出好茶,还要优化营销流通。南平聚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首个国家级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省首个具备交易所业务功能的茶叶交易平台“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先后获批筹建,线上打造了武夷山抖音、快手、三简茶界等一批全国、全省服务规模最大的茶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孵化涉茶电商超2万家、年网络零售额超100亿元;线下建成中国白茶城、中国福茶仓等茶业综合体,成功举办南平好茶进福州等营销活动bob、累计助农售茶超20万斤,推出优质平价的“武夷山水·星级标准茶”由武夷山水公司专营。鼓励企业借助“福茶驿站”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龙坛茶业2022年出口绿茶5736吨、出口额3.2亿元,连续六年蝉联全省绿茶类企业出口量总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南平市农业农村局连续两年举办“万斤好茶等您来”现场交易会,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优化流通营销环境,为茶企、茶农bob、茶商之间搭建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受到了广大茶企、茶农的认可。

  抚育做强区域品牌方面,近年来南平市深入开展国家级茶产业品牌集群培育,着力打造一批“走得出、叫得响、立得住”的茶叶品牌。武夷山市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目前全市拥有茶叶类商标4.9万个bob,其中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0个、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商标7个、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1个,武夷岩茶、武夷红茶、东峰矮脚乌龙、北苑贡茶、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6个品牌荣登2023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百强榜,数量居全省首位!其中武夷岩茶品牌价值730.13亿元,连续7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品牌价值第2名;“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3名。

  此外,南平市还强化茶叶市场监管,组织开展规范标签标识、净化茶叶市场秩序、“一茶一盏”等专项整治行动,两年来共归纳整理茶叶“花名”近700条,叫停使用12条不规范“花名”;销毁不规范标签标识包装1万多个,组织69家茶叶包装、印刷企业开展新包装法培训;严厉打击查处假冒伪劣茶叶产品案件240多起,罚没600余万元,有效维护好南平茶产业发展环境。